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你的位置:威廉希尔的规则玩法 > 新闻动态 > 消化科主任忠告: 立即停止食用这4类素食, 吃的越多, 息肉越大

新闻动态

消化科主任忠告: 立即停止食用这4类素食, 吃的越多, 息肉越大

发布日期:2025-05-21 10:10    点击次数:97
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;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。

“素食健康”,这句话你是不是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?可你知道吗?有些“素食”其实是披着健康外衣的“隐形杀手”,吃得越多,肠道息肉越大,离癌变也就越近!

近年来,消化道息肉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,尤其是在50岁以上人群中,检查出胃肠道息肉的比例高达30%以上。

不少人以为息肉是“小问题”,其实它就像一个“沉默的炸弹”,一旦破裂,后果不堪设想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很多人一边喊着养生口号,一边却在无意中频繁摄入“促息肉食物”而不自知。

息肉是怎么来的?不是突然冒出来的!

消化道息肉,简单来说就是肠胃黏膜表面上长出的小突起,就像墙壁上鼓起的“泡泡”。大多数早期没有明显症状,但它们中的一部分,在时间的“催化”下,会逐步发展为癌前病变,甚至癌变。

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《中国肿瘤登记年报》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突破了56万例。其中,70%以上的结直肠癌与腺瘤性息肉有关。

医学研究表明,肠道息肉的形成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。特别是长期高糖、高脂、低纤维的饮食习惯,是息肉“滋生”的温床。人们常误以为只要不吃肉就是健康,却忽略了某些“伪素食”的危害。

这4类“素食”,吃的越多,息肉越大

第一类:腌制蔬菜——盐里泡的“腺瘤催化剂”

很多家庭餐桌上常年少不了咸菜、榨菜、酱菜,特别是老年人更是餐餐离不开。可腌制过程中大量使用盐分和亚硝酸盐,会在体内转化为致癌物亚硝胺。

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研究,长期大量食用腌制蔬菜人群,胃肠道癌症的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2.5倍以上。这些“咸香开胃”的小菜,其实正在悄悄侵蚀肠胃黏膜,让息肉有机可乘。

一位来自山东济南的60岁男性,平时无肉不欢,也爱吃咸菜。检查时发现肠道内长满了多个大小不一的息肉,其中一个腺瘤性息肉已出现癌前病变。医生追问饮食习惯时发现,他每天早餐必配咸菜,一吃就是20多年!

第二类:高温油炸素食——“素”字当头,油是关键

炸藕合、炸蘑菇、炸土豆条……这些看似健康的“素食”,其实早已被高温油炸“污染”。反复加热的油脂中会产生大量致癌物——苯并芘和丙烯酰胺,对肠道黏膜造成严重刺激。

有研究显示,长期摄入油炸食品人群,其肠道息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。尤其在一些素食快餐店,打着“清淡、健康”旗号,却使用劣质油反复煎炸,实则是“毒素炸弹”。

特别提醒:即便是植物油炸的素食,也不等于健康,关键在于烹饪方式和频率。

第三类:高糖素食——糖衣裹着的“慢性杀手”

很多人戒肉不戒甜,早餐来个豆浆加糖包,下午来份红豆糕,晚上再来杯蜂蜜柠檬水。殊不知,糖类摄入过多,会导致胰岛素水平升高,刺激细胞异常增殖,诱发肠道息肉的发展。

一项发表于《中华消化杂志》的研究表明,高糖饮食与肠道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,尤其是中老年女性,风险提高近40%。

更可怕的是,很多人把“水果干”、“蜜饯”当作健康零食,殊不知这些“果脯”糖分爆表,部分产品含糖量甚至超过70%。糖不只是让你“发胖”,还可能让你“长息肉”。

第四类:加工素肉制品——添加剂的“温床”

近年来,植物肉、素鸡、素肠等“仿荤素食”在市场上风生水起,成了不少素食者的新宠。然而这类食品中往往含有大量人工香精、色素、增稠剂、防腐剂等添加剂。

这些添加剂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可能干扰肠道菌群的平衡,诱发肠道炎症,进而促进息肉形成。有研究发现,过量摄入某些食品添加剂与结肠息肉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。

尤其是超市里那些包装精美、口感像肉的“素鸡块”,看似健康,其实“料”比肉还多。

息肉,它“吃”出来的,也能“管”出来的

息肉的形成虽然复杂,但其“根源”大多指向了生活方式,尤其是饮食。正所谓“病从口入”,调控饮食,就是给健康加设一道“防火墙”。

专家建议,远离高风险素食的同时,更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:

多吃新鲜蔬菜水果,尤其是深色蔬果,如胡萝卜、西兰花、番茄、蓝莓等,富含抗氧化物,有助于修复肠道黏膜。

控制总糖摄入,尤其是精制糖。一天摄入糖不应超过25克,大概相当于6小勺。

优选烹饪方式,如蒸、煮、炖,少煎炸、少烧烤。

保持良好排便习惯,长期便秘是息肉产生的重要诱因。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促进肠道蠕动,有效预防。

定期体检,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,应每2-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。

一位医生的“良心话”:防大于治

许多病人确诊时已是“中后期”,而在那之前,身体早已发出过无数次“呼救信号”。可惜的是,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忽视。

消化科医生常说:“息肉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把它当回事。”就像火苗刚冒出来时,用脚一踩就灭了;但等到火势蔓延,想扑救就晚了。

健康,从来不是等来的,而是吃出来、管出来、查出来的。真正的“素食主义”应该是“健康主义”,而不是“碳水+添加剂主义”。

健康是一种责任,也是一种习惯

医生的职责不仅是治疗疾病,更重要的是帮助大众建立健康意识。每一个家庭的餐桌,其实就是健康的“第一防线”。

让每位读者都能看清楚:并不是素食就等于健康,关键在于“选对食物、吃对方式、管住嘴巴”。

别让“假健康”蒙住眼睛,更别让“息肉”悄悄偷走生命。

愿所有人都能从今天起,关注饮食中的“陷阱”,守护好自己的肠胃健康。毕竟,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肠道的健康是所有幸福的基础。

参考文献:

[1]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. 2024年全国结直肠癌监测报告[R]. 北京: 国家癌症中心, 2024.

[2]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. 肠道息肉与结直肠癌早期筛查专家共识[J]. 中华消化杂志, 2023, 43(5): 325-330.

[3]刘建国, 赵丽华, 杨红. 高糖饮食与肠道肿瘤发生的流行病学相关性分析[J].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, 2024, 32(2): 84-89.